自然生活記趣
就是愛拍照~拍照記得找我! ^_^ d100vs@yahoo.com.tw

赤背松柏根 Oligodon formosanus (Günther, 1872)

赤背松柏根是專門以爬蟲類的蛋為主食的蛇類,屬夜行性蛇類,是容易遇到的蛇種,體長最大約可長到90公分長,但一般常見的約60~70公分左右,為無毒蛇類,背上明顯磚紅色的縱帶的紋路線條及頭後方有明顯倒V的花紋是主要特徵,不過這種蛇的體色多變化,所以很多人遇見了赤背松柏根,常常會遇到背上無明顯磚紅色的縱帶的紋路線條的個體,因此幾乎與牠的名字赤背差很多,所以赤背松柏根不一定是赤背的,此外離島的赤背松柏根個體,體色也會明顯比其它地方要來的黑...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赤腹松柏根 Oligodon ornatus Van Denburgh, 1909

赤腹松柏根是不容易遇到的蛇類,體長最長可達80公分長,體色以土棕色為主,這種蛇是專門以爬蟲類的蛋為主食的蛇類,頭部後方有類似愛心狀的花紋,體背花紋則像蝙蝠斑,肚子更特別,有紅線也有像鋼琴的鍵盤,所以也是台灣四大美蛇之一喔!因這蛇有特別肚子,就像鋼琴的鍵盤一樣,所以這種蛇這幾年多了一個俗名喔!也叫鋼琴蛇呢!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鐵線蛇 Calamaria pavimentata pavimentata Duméril, Bibron and Duméril,1854

這種蛇是穴居的蛇類,主要分佈全島1500公尺以下地區,喜歡棲息山區石塊下及落葉堆下或是倒木的枯木下....日夜均會出來活動,但不容易發現,成蛇體型也不大,最長約40公分左右,體色棕黑色或是紅棕色為主,但偶爾會有體色較白的米黃色個體,牠的體背有多條深色的細縱紋,尾巴短退化成角質狀,在落葉中活動自如,也是一種少見及不容易發現的蛇類,只有偶爾的機會才會遇見牠!...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花浪蛇 Amphiesma stolatum (Linnaeus, 1758)

相信大家對花浪蛇應該並不陌生,也就是常在田裡出現的[草尾仔蛇]...小時後時就對她有一點認識,也常聽母親說牠是土地公的兒子...也有聽其他長輩說牠是土地公的皮帶~土地公的化身總總...所以對於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茶斑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papenfussi Zhao, 1995

茶斑蛇日夜皆有活動,是活動於中、低海拔的蛇類,為攻擊性強的蛇種之一,有後勾牙但毒性微弱,常於樹上及植物體中活動,體長最長約70公分左右,體色通常是土棕色或棕黑色而深淺不一定,但也有少數個體的體色偏紅,此種蛇頭呈三角形,頭頂上並有一明顯深色斑呈「Y」字形花紋,且眼上鱗特別凸出,所以眼神看起來特別兇,牠主要以蜥蜴為主食,但有的個體也會捕食蛙類及體型較小的蛇類...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細紋南蛇 Ptyas korros (Schlegel, 1837)

細紋南蛇活動於白天,由於活動非常迅速因此又有過樹龍之稱,身體細長體長可達200公分長,為台灣的大型蛇類之一,體色以橄欖綠色或黑褐色為主,幼蛇則身上遍佈不規則的黃綠色細紋...這種蛇無毒但性情不溫馴攻擊性強,腹部黃白色及臉部上唇鱗無黑緣是主要特徵,食性很廣以兩棲類、蜥蜴、鳥和小型哺乳類為食,而且也會捕食小型蛇類...幼體體長約只有25公分,成蛇一般常見的約1.5公尺左右,這種蛇是不容易遇見的,遇到了算是運氣很好呢!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21 Mon 2022 21:46
  • 南蛇

南蛇 Ptyas mucosa (Linnaeus, 1758) 

南蛇是台灣野外蛇類中體型最長的蛇,體長最長可達250公分以上,為白天活動的無毒蛇類,這種蛇性情不溫馴且攻擊性也強,被激怒時頸部會變的扁平如刀般並會發出嘶嘶的氣聲,白天時常於近水的地方活動,又喜歡出現於住家附近捕食鼠類及小雞,因此有家蛇之稱...主要特徵:南蛇全身為一致的橄欖褐色,而後半部則是有著雜黑色縱斑,上、下唇鱗後方帶黑邊...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眼鏡蛇 Naja atra Cantor, 1842

眼鏡蛇是台灣四大家蛇中唯一有毒的蛇類,也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,所以牠大概是台灣最有名的蛇種之一,體長最長可達2公尺,為白天活動的有毒蛇類,這種蛇性情不溫馴且攻擊性也強,被激怒受威脅時,會將前軀體豎力起來並撐開頸部的皮摺,因此又有飯匙倩之俗稱,並且會發出嘶嘶的氣聲,來威嚇敵人...這種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、兩棲類及小型爬蟲類為食並且也會捕食其牠種蛇類...目前台灣的眼鏡蛇依肚子顏色分有黑肚的、白肚的、灰肚的,雖然顏色不一樣,但都是同一種,西部台灣常見的為白肚眼鏡蛇,東台灣則是黑肚眼鏡蛇...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雨傘節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, 1861

雨傘節食性很廣泛會以青蛙、蜥蜴、魚類、小型哺乳動物及蛇類為食,而且會捕食自己的同類,目前屬保育類爬蟲類蛇類,為爬蟲類保育等級III,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,為夜間裡最常見的毒蛇,在台灣地區陸棲蛇類中是最毒的,黑白相間的橫帶一節白,一節黑是主要特徵,體長約60公分至120公分為較常見體型,最長可達180公分,這種蛇性情溫馴,並不會主動攻擊人,但有趣的是,當牠遇危險驚或嚇時,牠會將頭部藏起來,並且一動也不動,但這時如果去抓牠可就會被咬喔!相似種為白梅花蛇,與白梅花蛇不同之處,在於黑白橫帶環紋規則與不規則,雨傘節橫帶環紋較規則,背部中央部位之鱗片,明顯比背部其他部位大,而白梅花蛇背部中央部位之鱗片並沒有此特徵,且白梅花蛇橫帶環紋較不規則...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頭蛇 Boiga kraepelini Stejneger, 1902

大頭蛇是有後溝牙的微毒的樹棲性蛇類,體長最長約160公分長,體色有紅褐色和灰褐色兩種體系,頭部大身體細長及黑褐色與褐色橫班是這種蛇的特徵,喜歡棲息山區的混生樹林內,主要分布於台灣中、低海拔山區,以蜥蝪、鳥類為食,而體型較大的個體少數則會捕食小型鼠類...此種蛇雖然是屬樹棲型的蛇,但也常到地面活動喔!一般發現牠也大部分都是在陸地上呢!牠脾氣並不好,只要一干擾到牠,牠就立刻會張嘴咬人,但不至於致人與死地...

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