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001】阿里山山椒魚小檔案
科名:山椒魚科(Hynobiidae)
學名: Hynobius arisanensis (Maki, 1922)
俗名: 阿里山小鯢(大陸名稱)、阿里山土龍
食性:以鼠婦、小型昆蟲和蚯蚓等無脊椎動物為食
特有種 保育類
外形特徵
身體外表光滑無鱗,一般體長約8.5-10cm,最大者體長可達11.5cm,尾部呈棍棒狀,尾末端鈍尖,尾長為頭體長的75%左右。頭小呈扁平,頭長大於頭寬,眼後腮腺明顯,無外耳孔。體背中央有一條微凹之縱溝,體側肋間溝約有12-13條,眼大而突出,吻端較圓,鼻孔明顯接近吻端,成體體色以褐色或紅褐色為主,但深淺不一,少數個體,體背及體側有明顯特殊形狀斑點,幼體體色則偏黑褐色,常有白色點狀之斑點,腹面灰黑色,雄性肛孔有一個乳突,雌性則無乳突。四肢短,通常前肢有4趾,後肢有5趾。但有些個體第5趾則以退化略為萎縮,趾無爪,趾間皆無蹼,但善於爬行。
生態習性與分布
阿里山山椒魚最早紀錄是在阿里山,是以地名命名的山椒魚,因此在學名中的「arisan 」為阿里山,而字尾「ensis」為屬於之意。分布較廣、數量較多,主要棲息在1,800-3,600公尺間的山區,從中央山脈南段丹大山至北大武山的區域、玉山山脈、阿里山山脈,都有發現紀錄,喜歡棲息於高海拔針葉林或闊葉林底層、溪流附近等陰暗潮濕處,白天大多躲藏在朽木或大石頭下,但特別偏好朽木,可能原因是朽木能常保持水分,並可吸引較多的節肢動物前來棲息,因而提供了山椒魚較多的食物。繁殖季會在每年的4-6月及11-1月之間,通常,雌山椒魚一次可以產下1對膠質囊卵串,卵約有20-24個,幼體肺部發育完成後,會離開水中,開始於地表上活動。
自然生活記趣
就是愛拍照~拍照記得找我! ^_^ d100vs@yahoo.com.tw
- Apr 07 Thu 2022 17:50
阿里山山椒魚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