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皮蛙小檔案
科名:叉舌蛙科(Dicroglossidae) 
學名: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(Wiegmann, 1834)
俗名: 虎皮蛙、虎紋蛙(大陸名稱)、水雞(閩南語)、田雞、中國虎皮蛙
食性:以小型蛙類、小型昆蟲和蚯蚓等無脊椎動物為食

物種概述
虎皮蛙的體型可以長很大,也是台灣平地最常見的青蛙之一,過去在以農為主的時代,因肉質感極佳,而且口感完全不輸雞肉,所以又稱為「水雞」之稱。數量也不少,幾乎到處都有牠們的鳴叫聲,鳴叫聲響亮,於繁殖期在春天及夏天容易見到牠們,雄蛙有一對外鳴囊,叫聲為「嘿-嘿-嘿-越-越-越」。喜歡於水田、池塘、湖沼及水溝等靜水域附近生活,但生性羞澀,並不容易靠近觀察。雄蛙體型約7-10cm,雌蛙體型約8-12cm,體型最大可達12cm,頭長大於頭寬,吻端鈍尖,鼓膜圓形,大而明顯,背部皮膚粗糙,常有許多長短不一的棒狀突起,無背側褶,體色因生活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,通常為灰黃綠色、灰褐色、暗褐色、黑色,腹部為乳白色或乳黃色,光滑,有少許黑斑紋,趾間近全蹼,雌蛙一年有2次的產卵,常於晚上及半夜產卵,有時甚至會到早上才開始產卵。每次能產數量超過700以上粒卵,最多可產下數2000顆左右的卵,卵徑為1.8mm, 卵粒數10粒黏成一小片浮在水面上。

014.jpg

DSC_3116.JPG

DSC_3117.JPG

DSC_3118.JPG

001.jpg

002.jpg

003.jpg

004.jpg

005.jpg

006.jpg

007.jpg

008.jpg

009.jpg

010.jpg

011.jpg

012.jpg

013.jpg

DSC_9667.jpg

DSC_0015.JPG

DSC_7057.JPG

arrow
arrow

    wei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